IPP IPE CPP 常见问题解析
Q1:IPE薄膜添加抗静电母料后板结厉害
第一步:观察薄膜外观
薄膜之间压实粘紧,分开后薄膜不够滑。
第二步:检测表面电阻,分析原因
为了了解抗静电剂的迁移情况,我们对薄膜进行熟化处理,分别测试处理前后表面电阻的变化。
分析标准:薄膜表面电阻1010-1011Ω抗静电性能非常好,高于1013Ω抗静电性能比较差。1011-1012Ω抗静电性能达标。熟化处理后薄膜能达到优质的抗静电性和持久性是衡量抗静电母料优劣的硬指标。
实验数据显示:薄膜处理前表面电阻达到1010Ω,处理后表面电阻低于109Ω,说明熟化后仍有大量抗静电剂迁移出来,过多迁移的抗静电剂形成油状析出造成薄膜表面产生粘结,从而形成大面积的板结。实验对比可见,形成板结的主要原因是抗静电剂添加过量。
第三步:建议适量添加,做好质量监控
贝斯特抗静电母料均为超高含量设计,芯层和热封层各添加2.0-2.5 %即可达到极佳的抗静电效果,极大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而过量添加反而会影响薄膜性能。厂家需根据订单要求适当调整添加量,以最合理的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
Q2:IPE添加抗静电母料影响薄膜复合
抗静电母料使用得当完全不会影响薄膜的复合。薄膜复合不牢有很多因素,常见的原因有两个。
1)抗静电剂添加过量,造成油状析出,影响胶水与薄膜的复合。
2)电晕过低,电晕过低同样会影响胶水与薄膜的复合。
遇到这类问题可以通过测试逐一排除找出原因。第一步,测定薄膜的电晕值是否低于38,如果低于38需要打高电晕,便能改善薄膜复合的问题;第二步,测试薄膜的表面电阻,如果薄膜的表面电阻低于109,那么表明抗静电剂迁移过量,迁移过量并不能对薄膜的性能形成更好的改善,反而会出现油状析出,此时需要降低抗静电剂的添加量,适当增加防粘结母料的添加量便能改善复合不牢固的问题。
Q3:CPP薄膜添加防粘增滑爽母料后薄膜会出粉
薄膜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迁移过量。
防粘增滑爽母料添加越多薄膜会越滑吗?答案是否定的。当防粘增滑爽母料添加到临界点后,薄膜摩擦系数达到0.1左右,薄膜不会更滑。继续添加多余的滑爽剂会不断地迁移,形成粉状析出,在薄膜表面形成一层白色的粉末,称为“出粉”或“起霜”。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客户反映添加量过多会析出,添加量减少,薄膜不开口,但是薄膜打开以后又很滑。这种情况是薄膜中爽滑剂的含量已经足够,防粘剂的含量过少。此时可以选择我们的S7212CPP,或是适量增加防粘结母料的添加量,不需要添加爽滑剂,便能很好的解决。
Q4:薄膜很滑,熟化后,复合强度不够,热封层爽滑性不够
在冬季和春季交替的季节是客户出现质量问题的多发时间段,随着季节的转变需要相应调整工艺参数和添加剂,如果没有相应调整会比较容易出现问题。
添加剂添加在薄膜的热封层,添加量再大,不可能通过迁移的方式迁移至电晕面,分析电晕面出现爽滑剂是热封面爽滑剂迁移过量附着在电晕面进而影响复合强度。
我们根据客户摩擦系数跟踪测试数据,发现客户在冬季添加量明显加高,薄膜出厂摩擦系数达到0.12-0.13,这是问题所在。爽滑剂是一个缓慢迁移的过程,吹膜和流延膜经过复合熟化以后爽滑剂才基本完全迁移出来。薄膜出厂时,大部分爽滑剂还没有迁移出来,摩擦系数就达到0.12-0.13,薄膜熟化后,爽滑剂过量迁移,形成粉状,这些粉体在收放卷时附着在外层,进而影响到热封强度,同时影响热封层爽滑性能。
解决方案:我们建议客户降低添加量,根据经验薄膜出厂摩擦系数控制在0.2-0.3左右便可以,熟化以后爽滑剂完全迁移,达到最佳爽滑效果同时不影响热封强度。需要客户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配方和数据确定一个最佳的控制点。
特别是在北方冬季,气温很低,爽滑剂迁移很慢,按正常添加量,三四天薄膜还不滑,摩擦系数0.4左右,几乎没有爽滑效果,因此会不断的增加添加量,也同样会出现上述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测试,用吹风机固定薄膜一面加温几分钟测试,摩擦系数降低到正常范围,说明添加量足够,薄膜不滑仅仅是因为温度太低没有迁移,不是爽滑剂不够,终端客户使用复合熟化以后,在高温环境下,爽滑剂完全迁移,薄膜的摩擦系数会降到0.1-0.2的正常范围。
我们专业生产塑料薄膜母料添加剂超过十年,具备丰富的应用经验,愿意为您提供免费的技术支持和检测。欢迎致电咨询。
常见问题分析提纲:
1、 确定母料对其不会有影响
2、 分析造成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
3、 通过测试分析具体的原因
4、 提出改善意见
版权所有:汕头市贝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