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光初露金八号配资,千年古道北京路映照着忙碌的身影;新河浦的红砖洋房静立街角,在一间间店铺里,历史与创意在对话;珠江上空,无人机正载着医疗样本划出崭新航迹……走在今天的越秀,千年城脉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七年来,越秀区牢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使命任务,以文化塑魂、以产业赋能、以环境聚势,在守正创新中书写了一部老城蝶变的生动实践。

老城新韵:在保护与活化中延续城市文脉
在越秀,红色记忆正被“活化”为可感知的城市风景。步入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行至农讲所、东园文化广场,革命足迹清晰可辨。杨匏安旧居陈列馆、抗战木刻陈列馆的相继开放,让英雄的故事从书本走入现实。

从荣获“国家工业遗产”的广州电业局旧址,到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广州起义纪念馆,再到承载着“共和国印记”的华侨新村社区,走在越秀,一处处被精心修缮、活化利用的红色地标,都是越秀高标准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奋力实现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的实践。
与此同时,北京路步行街的变化同样令人惊喜。围绕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广府文化客厅,越秀推动以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代表的传统中轴线复兴,实施北京路改造提升工程,修缮大南路等4条传统骑楼街,“一栋一策”修复骑楼建筑376栋,活化骑楼建筑87栋,北京路步行街改造项目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

如今,北京路已从单纯的购物街区,蝶变为集文化体验、美食享受、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城市客厅。
这些变化背后,是越秀区让千年文脉绽放时代光彩的系统性谋划。城区环境焕新升级,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不断丰富,越秀构建起了完整的文化生态体系。
近年来,越秀持续擦亮文化名片,逐步完善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区文化魅力和风貌特色,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城市文化综合实力有效提升,在广州建设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的目标愿景中展现了更大的越秀作为。
守住城市的“根”与“魂”,越秀让千年文脉成为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为“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提供了生动的越秀实践。

产业焕新:以科创引擎驱动老城经济活力
清晨,一架无人机划破珠江晨雾,稳稳降落在越秀区指定起降点,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首条低空物流航线完成常态化商业运营“第一飞”。这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突破,更是越秀区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的生动缩影。
在越秀,新兴产业正与传统优势交相辉映。低空经济乘“数”起飞,以场景资源为牵引,30余家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企业竞相布局,首条低空物流航线珠江“低空一号”试飞成功,广医附一院医疗运输航线获得批复。这些突破的背后,是越秀区把握新经济发展机遇,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坚定决心。

与此同时,生命健康产业这片“试验田”已结出累累硕果。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建设加速起效,建成药械流通、成果转化、智慧医疗、中医药等特色园区14个、总面积超70万平方米,集聚健康医疗方面规上企业781家,“院边经济”价值初显。这里正成为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的重要引擎。

在传统优势领域,现代商贸的转型升级同样令人瞩目。北京路步行街的南拓工程,将主街长度从700米延伸至1400米,新开业的粤海天河城B区、同庆坊等5个商业综合体,年轻客群占比突破七成。这条千年商道正在经历一场“青春焕新”,新业态比例提升至72%,成为文商旅融合的“活力走廊”。

数字经济则为这些变革注入新动能。黄花岗科技园作为创新街区主阵地,连续6年营收突破千亿元,大模型和算法赋能中心落地运营,“越秀造”大模型实现零的突破。全区411家数字经济规上企业共同发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双轮驱动。
这些生动实践,展现了越秀区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的系统布局。
近年来,越秀大力推动城区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治理增效,切实推进综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不断开创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整合存量物业谋划创新街区项目142个、面积超50万平方米,既巩固金融、商贸等传统优势,又培育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增长点;既发挥医疗资源密集的先天优势,又通过创新生态构建后天动能。
在这片热土上,现代服务业正成为推动“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引擎,为“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书写着精彩的越秀答卷。通过构建多元协同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越秀区正走出一条以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助推经济提质升级的特色路径。

营商暖企:用服务温度助推发展速度
工作日上午,越秀区政务服务中心内,一家科技企业的经办人王女士在“首席服务官”的协助下,仅用半小时就完成了企业变更登记和惠企政策申请。这是越秀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越秀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迭代推出营商环境1.0至8.0版本改革,累计完成超500项优化提升举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政务服务更加便利,要素保障更加有力,企业权益保护更加高效,获评营商环境质量全国十佳县区,以营商环境“软实力”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硬支撑”,也让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越秀,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同样成效显著。通过备案74家离境退税商店、168个网点,今年1-8月快速离境退税金额同比增长372%,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此同时,越秀积极拓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协作纵深,创新推出“反向科创中心”模式,助力湛江等地在黄花岗科技园设立创新飞地,通过共建赤坎智慧港、绿色食品产业园等举措,实现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数字政府建设为营商环境优化注入新动能。作为全省首个“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示范区,越秀创新推出“艾小越”政务机器人,实现1008项服务“一网通办”、251项政策“免申即享”。
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最终都服务于打造“有温度”的企业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全区每年走访联系企业超5000家次,精准解决各类困难诉求超600项,让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市场监管领域,越秀创新推行“双随机、一公开”与信用监管相结合的模式,对538家重点企业实行“1年最多查1次”,切实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信用越秀”品牌效应持续释放,通过建设“诚信商圈”“信用走廊”等应用场景,信用工作考核连续5年位居全市第一,为市场主体营造了更加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
这些系统性的改革创新,共同构筑起越秀营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越秀正以全方位的环境优化激发市场活力,以持续提升的营商环境“软实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为“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贡献了独具特色的越秀实践经验。
南方+记者 马艺天金八号配资
粤有钱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