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爆发后,“坦克无用论”的观点再次受到广泛认同,面对各种反坦克导弹、巡飞弹、自杀式无人机神出鬼没的攻击,拥有重甲防御的主战坦克却经常被轻易摧毁K8金融,而大口径滑膛炮在面对无人机的时候,更有一种当年大和号战列舰的460毫米舰炮面对漫天飞机的无力感,经常是一架造价几百美元的无人机,就能撵着主战坦克到处跑。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的100坦克在九三大阅兵上正式亮相了,然而在科幻的外观下,许多人却对100坦克的火力非常不满意,原本许多人希望新型坦克装备威力更大的130甚至140毫米口径滑膛炮,能够轻易将世界上任何装甲目标穿个透心凉,副武器最好也换成20或者30毫米口径速射炮。然而100坦克别说升级主炮口径了,就连99A坦克上的125毫米炮都没留下,直接换成一门105毫米炮,看样子应该是线膛炮,副武器是12.7毫米高射机枪以及7.62毫米同轴机枪。这样的火力配置跟15式坦克相当,当然100坦克的主炮倍径更高,会拥有更高的穿甲能力与远距离射击精度。
展开剩余82%100坦克的火力相比99式不升反降,这就导致许多人会对100坦克的作战能力产生质疑了,那么100坦克为什么要牺牲主炮火力呢?这就要先搞清楚主战坦克的火炮口径为什么越来越大了,从100毫米、105毫米一直增加到120毫米、125毫米,类型也从线膛炮变成了滑膛炮,这一切进化的背后都围绕一个主题——甲弹对抗。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研发坦克的主要用途就是摧毁对手的坦克,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而这也不能怪美苏的坦克设计师偏执,因为当时假想的作战环境就是美苏双方都会动用战术核弹,加之西欧平坦的密林环境,导致遭到密集战术核弹打击后,整片战场都遍布核尘埃,此时双方阵营部队的调动就只能依靠具备三防能力的装甲运兵车与坦克,而双方以装甲载具为生命的行军方式,就导致双方一旦发生遭遇战,比的就是哪一方的坦克能摧毁对方的坦克,然后对装甲运兵车展开猎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苏都不约而同的疯狂加强本方主战坦克的防御力与主炮穿甲能力。而这种甲弹对抗思维一直持续到冷战后,其他国家在研发主战坦克的时候,依然采用传统的甲弹对抗思维,这就导致各国主战坦克在装甲防护、火力配置都越来越相似,大家都在拼命提升复合装甲对应等效均质装甲的指标,以及滑膛炮的穿甲指标。
从二战结束到现在K8金融,坦克使用的榴弹在技术方面进步很缓慢,反而是穿甲弹药的发展非常迅猛,碎甲弹、破甲弹、穿甲弹的指标比当年提高了不知多少倍,尤其是穿甲弹的究极产物——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穿甲能力已经可以用丧心病狂来形容了,美国更是不惜冒着核辐射的风险,搞出了贫铀穿甲弹与贫铀装甲。
但是到了俄乌战场上,交战双方突然发现甲弹对抗思维的主战坦克,在战场上并不好用。首先就是防御方面有缺陷,甲弹对抗思维下,坦克与坦克的交战基本是一个平面,把大部分装甲放置在坦克正面,侧面兼顾、后面随缘,根本就没考虑顶部防御,坦克正面装甲的防御能力能够相当于800-1000毫米的均质钢板,甚至还能更高,但是顶部能有2、30毫米均质钢板的防御力就不错了,以前坦克虽然会遭到来自空中的攻击机、武装直升机的机炮威胁,但是主要坦克能在保证制空权或者有野战防空部队掩护,损失率依然可以接受,运气好将对方击落的话,以牺牲几辆坦克换掉对方几架军用飞机,其实是非常划算的买卖。
可各种能够攻顶的反坦克导弹与无人机开始活跃在战场上,就让主战坦克非常难受了,这些武器防不胜防,哪怕己方掌握了制空权、有野战防空部队掩护,主战坦克依然无法避免被频繁开天灵盖的情况。就比如俄军的坦克,哪怕俄罗斯空天军掌握了前线制空权,人家乌克兰的无人机还是能够肆无忌惮的行动,打得俄军装甲兵都有心理阴影了。往往是几架廉价的自杀式无人机,就能瘫痪掉一辆坦克,等到坦克动不了,就呼叫更多的无人机继续补刀,或者呼叫远程火炮打靶。
其次就是坦克的穿甲火力也显得比较鸡肋,大口径滑膛炮的穿甲能力毋庸置疑,但是却有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射程太近了,基本只能保证2000米内的精度与穿甲能力,超过2000米杀伤力就很低了。而在现代战场上,各种反坦克导弹、小型无人机的攻击距离都能超过5000米,这就让坦克非常尴尬了,经常是被人家一顿暴打,自己只能干瞪眼。而且坦克的火控系统主要针对坦克这类目标,面对更加机动灵活的步兵战车,坦克就很不容易精确命中。俄军的T-90M主战坦克就曾在战场上遭遇乌军的M2布拉德利步兵战车,结果面对风骚走位的M2,T-90M屡次射击都脱靶,反而被M2的30毫米口径机炮糊了一脸,最后整辆坦克被打得报废了。
从俄乌战场上的情况就能看出来,传统的主战坦克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战场环境了,必须重新调整坦克的攻防设计,攻击方面坦克不能专精穿甲,而必须更前面,防御方面也不能只单纯依靠装甲被动承伤。
于是就有了100坦克,虽然125炮的上限肯定要强于105炮,但是大口径火炮会限制坦克的载弹量,更大的后坐力与结构也会导致坦克无法缩小尺寸与重量。而105炮的优点就是尺寸重量小、射速快,如果是线膛炮的话那么精度会更高,在100坦克先进观瞄火控系统的帮助下,命中5000米外的目标都不是什么难事。这样就算是遭遇敌方主战坦克,100坦克也能够凭借手长的优势,不断往目标身上招呼弹药,哪怕无法击穿对方装甲,也会造成目标因观瞄设备、动力系统、悬挂系统损坏而失去战斗力。
况且目前我国基本没有打大规模地面装甲战的机会,哪怕是美国和俄罗斯都会极力避免与中国打大规模装甲战,而在小规模冲突中,假想敌装备的T-72、阿琼、M1之类的坦克,新型105炮差不多也足够用了。
而在防御方面,100坦克调整被动防御手段并增加了主动防御系统,100坦克在99坦克的基础上升级了格栅装甲,对提升抗穿甲弹性能方面基本没啥用处,但是能够有效防御自杀式无人机与反坦克导弹的攻击。在主动防御方面,传统主战坦克最大的问题是动力系统存在限制,导致无法在战车上配置大量传感器,安装了也无法长时间满功率运行,这就导致主动防御系统在传统坦克上的作战效果大打折扣。
而100坦克采用了混合动力,不仅行进的时候噪声更小,整车也有充足的电力供应,这就让国产的GL6型主动防护系统能够满功率长时间运行,大大提高了对反坦克导弹与无人机的拦截成功率。根据官兵的介绍,100坦克凭借着先进的探测系统,能够对“低慢小”目标进行更有效的打击与防护。俄罗斯的坦克面对无人机的时候只能被撵着跑,而100坦克则可以提前发现来袭无人机,使用遥控武器站上的12.7毫米机枪或者LG6的拦截弹展开攻击,而且100坦克的遥控武器站与99B的简化版遥控武器站不同,100坦克的遥控武器站配备了完整的观瞄火控系统,能够做到自动发现、自动识别、自动锁定、自动开火,打击无人机的效率更高。
可以说,100坦克根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战坦克,而是一个高度智能化的作战节点。过去的主战坦克,只是整个作战指挥系统的“杀伤链”末端执行者,而100坦克则赋予了坦克新的定义,它既可以是末端执行者,也同样是一个指挥作战节点,虽然穿甲火力降低了,但是战场感知能力、防护手段却成倍提升,天上的无人机、地面的装甲目标统统可以打。甚至有理由怀疑,在先进观瞄火控系统、可编程弹药的加持下,105毫米主炮甚至具备一定的防空能力,能够用来对付空中的武装直升机。
相比之下,美俄的新一代坦克在设计理论上就落后太多了,无论是“艾布拉姆斯X”还是T-14,本质上还是延续了甲弹对抗思路K8金融,更像是三代半主战坦克,优先考虑的还是怎么去消灭对方的坦克。而100坦克的设计思路至少领先10年,都2025年了,根本就没必要去硬碰硬,提前发现对面的坦克,就用射程更远的主炮去轰对方,如果对方实在硬到打不动,那就呼叫无人机、火炮支援。甲弹对抗思维设计出来的主战坦克,打起仗来就很像中世纪决斗,双方在危险的距离比谁先穿死对方,而100坦克根本不需要接近目标,依然有很多方法去弄死对面坦克,这就是“大人,时代变了”。
发布于:河北省粤有钱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